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志愿 > 文章正文
 
填志愿指导:三种情况影响报考 选专业要谨慎
2007-5-15 16:08:00 来源:2exam.com整理 【字体:小 大】

  韩学复:原吉林省招生办考试服务中心主任,省内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专家。近几年来,韩学复主任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成功做了数十场高考志愿填报专场报告会。

  5月12日,6000多名考生和家长冒雨来到长春五环体育馆,参加本报与长春市招生考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2007年填报高考志愿指导大会”,就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听取了原吉林省招生办考试服务中心主任韩学复老师的精彩讲解。

  指导大会后,许多读者给本报来电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参加12日的高考志愿指导大会,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记者将韩老师讲课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对考生填报志愿能有所帮助。

  填报建议

  全面掌握

高考录取政策

  韩学复老师表示,我省继续延续考前填报志愿的办法,在报考之前了解哪些情况有加分政策,录取时有哪些政策等都对报考有一定帮助。高考的加分政策,虽然每年都有,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不了解,例如在服役期间荣立过二等功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加20分投档;应届毕业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的加15分投档等。同时,在录取的时候也有一些政策,像师范、农林类学校或专业在全省最低控制

分数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的,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有志愿的考生。而定向生也可以在完不成招生计划时,在该校投档分数线20分以内降分录取。韩老师表示,了解了这些再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就能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成绩。

  填报志愿要对考生有鼓舞作用

  韩老师表示,填报志愿要对考生起到鼓舞性作用,让他看到志愿表就有努力的方向。他举例说:“有个家长带考生来咨询,志愿表上全是农林学校,孩子一直坐在沙发上不说话,我问他怎么想,他说,‘我爸妈对我都没有信心,我还能想什么,爱咋咋地吧!’孩子连升学的积极性都没有,能考好吗?”韩老师告诉家长,填报志愿在符合考生实际能力的情况下,也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没参加考试就想到一旦考试失利怎么办,无形中便把压力施加到考生身上。不要小瞧那张志愿表,它是家长相信孩子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考前填报志愿对考生有鼓舞作用,在高考前,让考生有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最后冲刺。

  选择专业千万要谨慎

  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学的“好”专业,是选择相对差一点儿学校的“好”专业,还是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名牌大学的一个其他专业,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对此,韩老师建议,真正决定学生一辈子做什么的,不是学校而是专业。考生及家长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高校专业与社会职业的对号,孩子现在学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因此专业的选择更应该慎重。因此在报考时,考生和家长应对未来有所规划,根据考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来选择专业,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好专业而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影响因素

  这三种情况会影响考生报考

  韩学复老师表示,有诸多因素影响着考生报考,导致报考不够科学,其中盲目追求“名牌”,对农、林、地、矿等学校不重视的观点以及家长将自己的遗憾意愿转嫁到考生身上的影响最大。所有考生都有追求名牌的倾向,但是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切不可因为偶尔几次考试发挥得好就认定非某某学校不报。

  韩学复老师称:“去年有个考生家长找到我,把各类考试成绩也都准备齐全了,最好成绩全校第四,还有几次30多名,最差的时候130多名,家长就决定让孩子报考清华。我说:‘你高估孩子的能力了,

清华大学的录取人数也就100名左右,成绩比较稳定地维持在全省200名以内的学生最有竞争力,你要报也可以考虑,但固执坚持还是有些盲目。’后来这名考生仍坚持报考了清华大学,结果落榜复读,耽误了一年。”

  另外韩老师还表示,大家都对于农、林、地、矿类学校有世俗的轻视,认为考上了也没什么出息,甚至脸上不光彩,这种世俗意识也是影响报考的主要因素。韩老师还强调,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学校或者自己曾经的遗憾转嫁到孩子身上。很多家长都觉得交通类学校好就业,或者自己当初的理想就是上交通学校,可惜没上去,在孩子报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觉得交通学校好。他提醒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切莫一手包办,要充分听取和尊重考生本人的意愿。

  温馨提醒

  关注就业不如明确毕业后流向

  韩老师表示,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一般都要考虑这个专业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他说:“你的孩子才上大学,4年后才找工作,4年后的形势谁能预测啊!倒是可以把4年后的方向定下来,本科毕业后无非三种流向:一个是就业;一个是考研继续求学;还有一个就是出国。在报考的时候就应该把4年后的流向定下来,要是想就业,就报考应用型专业;如果要继续求学,那么最好选择综合性大学的基础专业,这样可以为将来考研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是决定出国的话,最好报考比较有名气学校的基础学科,因为国外会对你在国内的学习进行了解和评估,那么所在学校就很重要。”韩老师还表示,如果能提前定下来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塑造。

  考生应慎重选择复读

  在谈到2007年招生形势的特点时,韩老师特别叮嘱考生,在报考时最好不要再抱有今年考得不理想,回读一年再考的思想。他说:“从近年来的形势来看,尽管考生人数增长迅猛,但录取率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录取率为67.1%、2006年为62.4%,2007年的录取率则在60%左右,录取率走低势必会使考生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想从中脱颖而出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韩老师还表示,由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行,即使题型没有变动,知识点也会有所增加或改变。同应届生相比,回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一年的复习时间,而新课改实施后,这种优势变得不再明显,而对于2008年回读的考生来说,全面实行新课改后,2009年想考上的希望更渺茫了。加之参与竞争的考生水平逐年增高,相比之下,回读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指导大会结束后,韩老师还就如何做好最后冲刺阶段的高考复习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建议考生把复习内容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把经过努力能够提高的那部分内容作为冲刺阶段复习的重点,不要把时间再浪费在研究难题、偏题上。提醒考生要重点研读“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积极调整思维方式,明晰解题思路,学会审题,熟悉题干表述的特点、规律,掌握命题专家的语言风格和高考答题规范,避免出现因审题不当发生“会而答错”的现象。韩老师还提醒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注重以2007年的《福建招生考试网纲》、《考试说明》及近年高考(全国卷Ⅱ)为复习载体。(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白墨 王璇 实习记者:王爽)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